为进一步提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铸魂育人工作实效,持续推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有效融入教学全过程,4月18日上午,我校思想政治教育部开展了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课堂思政实践教学观摩活动。主讲授课的是思政课教师甘婧,课堂设在校园内的油井旁。思想政治教育部部分教师现场观摩。

当清脆的下课铃声不再是知识传递的终点,当课堂的边界从教室拓展到广袤的油田大地,以“沉浸式体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为核心融合 “行走的思政课”,我校思政教育正通过鲜活的现场教学,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沉浸式现场: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行走中扎根
“油海浪奔腾,雷鸣世界惊!同学们,脚下这片土地,正是当年石油大会战的烽火战场!” 甘婧老师话音刚落,围坐在操场的学生们齐刷刷地望向远处轰鸣的抽油机。抽油机驴头的起起落落间,仿佛看见六十余年前石油先辈们战天斗地的身影正与眼前的场景重叠交织。
走出教室,走上操场,走近油井,这场“有风景、有温度、有思想、有感悟” 的沉浸式课堂,正以独特的方式叩击着学生们的心灵。甘婧老师抛出三个充满悬念的问题:“中国最大的油田因何诞生?‘大庆’二字承载着怎样的荣光?看似简单的抽油机,背后藏着多少科技智慧?” 随着答案层层揭晓,城市的历史脉络在师生的对话中清晰浮现,身为大庆人的自豪感在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
李文智、石双瑞、安思羽、李冬雪、杜轶楠、范鑫宇、程佳蕊等几位同学轮番登场,以青年视角讲述“大庆油田发现记”“铁人称号的由来”“一拳砸出个大油海”等故事,生动重现石油大会战的热血场景。三代铁人的精神传承,在这些青春的讲述中缓缓流淌,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在童敬能同学的带领下,全体学生齐声呐喊铁人经典号子。声浪冲破云霄,既是对石油先辈的致敬,更彰显着新时代青年赓续精神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青春的呼唤中生生不息。
字句铿锵诵《铁人赋》,赤忱丹心悟精神魂。张福涛、丁雅妮、杨丝宇、潘奕彤、周圆圆、王蕊几位同学以深情诵读回溯峥嵘岁月,字字珠玑间,铁人精神的磅礴力量直击心灵,书声琅琅,诵不尽铁人传奇;深情切切,悟不透精神伟力,当《铁人赋》的诗句从同学们口中流淌而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他们以声传情,以情达意,在深情诵读中感悟铁人精神的厚重与伟大,汲取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随着《踏着铁人脚步走》激昂旋律在油田上空回荡,这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思政课缓缓落下帷幕。“以前总觉得知识是课本上冰冷的铅字,今天却在蓝天白云下,在油田的风里,真正触摸到了铁人精神的温度!”学生张晋仰望着抽油机剪影感慨道。新鲜的空气裹挟着石油特有的气息沁人心脾,让思维在广阔天地间自由驰骋,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述、同学绘声绘色的分享,都化作了记忆深处最鲜活的注脚。
精神浸润:在体验中传承,在感悟中成长
“这堂课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学生佘莹莹兴奋地说道,“不再被四堵墙困住,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铁人称号的由来’‘陆相生油论的坚持’等故事,那些曾经遥远的历史瞬间突然变得触手可及。大庆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先辈们的热血与坚守,这种震撼是坐在教室里永远感受不到的。”而参与故事讲述的同学们,更在筹备与分享过程中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再是需要背诵的知识点,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当学生们带着满心的收获回到课堂时,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深刻理解,更是一份传承和弘扬这些精神的坚定信念。这些信念终将化作青年学子奋斗前行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沉浸式实践体验教学模式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部构建“大思政”格局,创新思政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是落实持续深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课堂” 系列活动要求的生动实践。思想政治教育部将以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学校三届二次教代会精神,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再上新台阶。(撰稿:甘婧 摄影: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教育部 编辑:张莉 审核:胡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