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医学伦理学》课堂开展“我想对你说”清明节主题活动
清明节不仅是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更是传承精神、叩问初心的契机。我校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教育部)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中,聚焦“死亡伦理”专题,组织2024级中医1-2班学生开展了“我想对你说”清明节主题活动。通过追思英雄先烈,将生命教育、职业信仰与伦理责任深度融合。
光影忆忠魂:3分钟的震撼
课堂中,教师讲述了死亡标准、临终关怀等理论知识,通过对生命论中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以及生命价值论的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医者的使命不仅是挽救生命,更需在患者生命中传递尊严与温度。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组织学生观看了共青团中央制作的视频《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活着》。
视频呈现了戍边战士、抗疫医护人员、消防员等不同年代英烈的真实影像,聚焦烈士墓碑前老兵的凝望,使“死亡”从抽象概念转化为与医学生同龄的鲜活故事。许多学生红了眼眶。一幕幕真实影像让“死亡”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他们牺牲时和我们差不多大。”“原来课本里‘为国捐躯’四个字,背后藏着这么多滚烫的人生。”“愿这盛世,如你所愿。”
笔尖诉衷肠: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同学们观看视频后感触颇深,教师组织学生以书写跨时空信件的形式寄托哀思,将清明节的文化意蕴与医学伦理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直面生死命题中深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培育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用最朴素的真情叩击医学与生命的深刻命题,展开一场特殊的“生命对话”。
学生在书写的信件中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一名学生在信中写道:“肉身陨灭,精神长存,你们带给我的信念,将会伴随我一生,谢谢你们的贡献。愿鲜花铺满你们的前路,灯光照亮黑暗,让这清明有些温度。”许多学生道出了对烈士的感恩和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感谢你们的付出,这盛世如你所愿……我们会永远感谢烈士们的付出。”一页页被阅读的信件令全场动容。




白袍承遗志:教室里的清明温度
《医学伦理学》课堂以清明为契机,通过缅怀、对话与反思,让医学生在感悟生命价值中筑牢职业信仰,在伦理实践中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这种“与过去对话”的方式,让抽象的伦理原则落地为具体情境的抉择思考。
通过本次课堂活动,学生们领悟到医者的教科书不仅写在纸上,更刻在一代代守护生命的实践中。“白袍承遗志”,承载的是历史长河中无数先驱的托付;“教室里的清明温度”,传递的是对生命敬畏的永恒热忱。当清明追思与医学教育相遇,课堂笔记上的知识被信仰之光照亮,让学生从清明的一束菊、一封信中读懂,医学的终点,永远是人的温度。医学伦理教育不仅需要理论阐释,更需通过真实的历史叙事与情感共鸣,让年轻医学生在铭记与传承中,筑牢“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